思政115
思政115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思政115 >> 正文
    思政115 · 引领者 · 第一期 · 三纲五常之“五常”
    2018-04-16 02:42 作者: 编辑:szb    (点击: )

    思政115 · 引领者 · 第一期 · 三纲五常之“五常”

    引领者:李磊

    现任吕梁学院思政系老师,担任1602、1501班班主任。

    孟子提出“仁、义、礼、智”,董仲舒将其扩充为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,后称“五常”。这“五常”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,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。

   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、最高的德目,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。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,经过现代改造,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。

    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:“仁至义尽”。义作为一种人生观,在璀璨的中华文明中不难发现许多关于义的经典成语,如“义不容辞”,“义无反顾”,“见义勇为”,“大义凛然”,“大义灭亲”,“义正辞严”等;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,如义诊、义演、义卖、义务等,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。

    礼,与仁互为表里,仁是礼的内在精神,重礼是“礼仪之邦”的重要传统美德。“明礼”从广义说,就是讲文明;从狭义说,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,谓“礼节”、“礼仪”;作为个体修养涵养,谓“礼貌”;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,谓“礼让”。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、一个社会、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。 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,其价值取向为“和谐”。继承发扬“礼”,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。

    智,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,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充分。结合智者,知道日常的东西也。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,就叫智。

    信,是做人的根本,是兴业之道、治世之道。守信用、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。

    上一条:思政115·引领者·第一期· 三纲...
    下一条:思政115·引领者·第一期· 三纲...
    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:吕梁学院思政部(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