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政115
思政115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思政115 >> 正文
    思政115 · 思想者 · 第二十五期 · 浅谈胡适思想
    2017-11-01 00:55 作者: 编辑:szb    (点击: )

    思政115 · 思想者 · 第二十五期 · 浅谈胡适思想

    思政115

    微信号 llxyszx1111

    功能介绍欢迎加入思政之窗,更多思政动态抢先看

    胡适(1891年12月17日—1962年2月24日),汉族,安徽绩溪人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、诗人、历史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。原名嗣穈,学名洪骍,字希疆,后改名胡适,字适之,笔名天风、藏晖等,其中,适与适之之名与字,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”典故。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。

    20世纪的中国风云变幻,中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其间各种各样的人物粉墨登场,为我们呈现出了一部精彩纷呈的中国近代史。而在各种人物中,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胡适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      胡适折射出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在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,如何保持一份对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责任感。他是我国著名的学者,他在很多领域都作出了贡献,尤其在哲学、文学和宪政方面的成就虽历经数载但光焰不熄。

    一、哲学

    胡适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,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,用“平等的眼光”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。胡适破除了儒学“独尊”的地位和神秘色彩,这具有开创性的影响。

        在长篇论文《说儒》中,提出“儒是殷民族教士”,“最初的儒都是殷人,都是殷的遗民”,“靠他们的礼教知识为衣食之端,他们都是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,行的是殷礼,穿的是殷衣冠”;周灭殷后,“他们负背着保存入国文化的遗风”“儒是柔懦之人,不但指那逢衣博带的文绉绉的样子,还指亡国遗民忍辱负重的柔道和生观”;孔子是殷民族“悬记”而生的“救世主”,“他从一个亡国民族的教士阶级,变到调和三代文化的师儒”,孔子的最大贡献在于殷民族部落性的“儒”,扩大到到“仁以为己任”的儒,把柔懦的“儒”改变到刚毅进取的“儒”。孔子不是“儒”的创造者,而是儒学的中兴者。孔子的学说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,强调教育和仁政,并以此来影响整个社会。

     

    二、文学

       胡适积极提倡白话文,白话诗,主张文学改良。

        1917年1月1日在《新青年》二卷5号上发表《文学改良刍议》一文,提出八不主义:(一)不用典(二)不用陈套语(三)不讲对仗(四)不避俗(五)须讲求文法(六)不作无病呻吟(七)不摹仿古人(八)须言之有物。


         在现在看来,这“八不主义”非常平淡,但在当时却成为新文化运动初期掀起狂风巨浪的白话文运动中,胡适也因这一文章而一举闻名,终身显赫。

         胡适在白话文方面开了个头,在白话诗创作上也是由他开风气,由他带头。他的白话诗创作的艺术水平并不高,但毕竟带了个头,于是便涌现了徐志摩、冰心、郭沫若等一批新诗作者。由于白话文较之文言文更能抒情达意,所以它受到了广大学生青年和知识界的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,白话文就迅速地传播开来了,几乎没有遭到反对势力地正面地攻击

    三、宪政

         胡适认为 , “宪政”的核心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 :保障个体权利、限制政府权力。他的宪政思想是对近代以来宪政探索的超越 , “理性主义”是胡适宪政思想的重要特征。胡适是“宪政”的坚决拥护者 ,但与近代以来的宪政论者不同的是 ,胡适从“人权”的角度出发 ,以“人权”为立足点呼唤宪政 ,他把宪政看作人权的保障和依托。在他这里 , “宪政”不再仅仅是“合理”的、“必须”的形式 ,而更重要的 ,它具有了实在的价值的内涵。

    至理名言

    1.怕什么真理无穷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。

    2.我们要深信:今日的失败,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。

      我们要深信:今日的努力,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。

    3.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。

    4.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,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。

    5.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,只需要考察三件事: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;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;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。

    编辑:连亚晋

    终审:张梦娇

    上一条:思政115 · 传播者 · 第二十四...
    下一条:思政115 · 传播者 · 第二十三...
    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:吕梁学院思政部(系)